一五一十的意思
五個;十個地計數。指原原本本;清清楚楚;毫無遺漏。
一五一十的出處
明?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5回:“這婦人聽了這話,也不回言,卻踅過來,一五一十,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。”一五一十的用法
聯合式;作狀語、補語;形容查點數目。一五一十的例子
他把事情發生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向大家講了一遍。一五一十的辨析
見“如數家珍”。一五一十的歇后語
唱戲的打板子 —— 一五一十一五一十的謎語
1. 15 (謎底:一五一十)2. 勞動節與國慶節 (謎底:一五一十)㈠本指計數的動作,亦用以形容計數的仔細。※語或出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三四回。
㈡比喻把事情從頭至尾詳細說出,無所遺漏。※語或出《水滸傳》第二四回。△“如數家珍”
※《水滸傳》第二四回
武大一病五日,不能彀起。更兼要湯不見,要水不見;每日叫那婦人不應;又見他濃妝艷抹了出去,歸來時便面顏紅色,武大幾遍氣得發昏,又沒人來睬著。武大叫老婆來分付道:“你做的勾當,我親手來捉著你奸,你到挑撥奸夫踢我心頭,至今求生不生,求死不死,你們卻自去快活!我死自不妨,得你們爭不得了!我的兄弟武二,你須要知他性格;倘或早晚歸來,他肯干休?你若肯可憐我,早早服侍我好了,他歸來時,我都不提;你若不看覷我時,待他歸來,卻和你們說話!”這婦人聽了這話,也不回言,卻踅[1]過來,一五一十,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。
注解[1]踅:音xué,折轉。
“一五一十”本指計數的動作。舊時數銅錢,習慣以五枚銅錢為一個計數單位,便不容易有遺漏或數錯的情形。后來也用來形容數算的仔細。例如在所引典源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三四回中,狄員外說到官員收賄的情形十分嚴重,甚至一五一十的仔細數算著要錢,如果不肯給,就會遭到不合理的刑求。在《儒林外史》第五○回:“等他官司贏了來,得了缺,叫他一五一十算了來還你。”亦是同樣的用法。
㈡
“一五一十”是指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說出來。如所引典源《水滸傳》第二四回中,武大臥病在床,又發現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奸情,十分生氣,卻又莫可奈何,便告誡潘金蓮,她應該善盡妻子的責任,照顧他的病情,否則等他的兄弟武松回來,一定不會善罷干休。潘金蓮聽了,也沒有回應武大,就去找西門慶和王婆,把武大說的話,一五一十地全部告訴他們,以商量對策。在《紅樓夢》第六九回:“鳳姐聽說,笑著忙跪下,將尤氏那邊所編之話,一五一十,細細的說了一遍。”也是同樣的用法。后來“一五一十”被用來比喻把事情從頭至尾詳細說出,無所遺漏。
(二)
- 01.《水滸傳》第二四回:“這婦人聽了這話,也不回言,卻踅過來,一五一十,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。”(源)
- 02.《崇禎本金瓶梅》第一回:“(伯爵)于是手舞足蹈說道,這個人有名有姓,姓武名松排行老二,先前怎的避難在柴大官人莊上,后來怎的害起病來,……一五一十說來,就像是親見的一般。”
- 03.《喻世明言?卷九?裴晉公義還原配》:“黃太學已知為著姻事,不等開口,便將女兒被奪情節,一五一十,備細的告訴了。”
- 04.《警世通言?卷三一?趙春兒重旺曹家莊》:“以后夫妻之情,看不過,只得又是一五一十擔將出來,無過是買柴糴米之類。”
- 05.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:“那男女見不是勢頭,盒盤也不出,仍舊挑了,走了回家,一五一十的對家主說了。”
- 06.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翟買辦飛奔下鄉,到秦老家,邀王冕過來,一五一十,向他說了。”
- 07.《紅樓夢》第六九回:“鳳姐聽說,笑著忙跪下,將尤氏那邊所編之話,一五一十,細細的說了一遍。”
- 08.《糊涂世界》卷三:“等到伍瓊芳回來,乳媽便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。”
㈡
語義比喻把事情從頭至尾詳細說出,無所遺漏。
類別用在“言語詳盡”的表述上。
例句①老奶奶坐在炕上,一五一十地向新進門的媳婦說明家中的規矩。
②經過數日的偵訊,他終于愿意把行兇過程一五一十地和盤托出。
③在老師一再追問下,他才將家里困難的狀況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。
④他最終還是抵擋不了金錢的誘惑,把公司的重要機密一五一十地告訴對方。
⑤幾杯黃湯下肚,他把對主管的種種不滿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,讓大家都為他捏一把冷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