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友義鎮是什么意思(中文簡介)
大友宗麟(日語:おおとも そうりん;1530年1月31日-1587年6月11日),日本戰國時代九州的戰國大名,并同時是位天主教大名。大友氏第二十一代領主。本名大友義鎮,因大友氏始祖出自藤原氏,故正式姓名又可記為藤原義鎮。幼名塩法師丸、后改名五郎。大友宗麟是豐后豪族大友義鑒的長子,最初他皈依禪宗、之后改信天主教接受洗禮,佛教法名宗麟、天主教洗禮名普蘭師司怙。天文十九年(1550年)大友家族內部發生變亂,其父義鑒被殺后繼任家督,永祿六年(1563年)修筑臼杵城,自為城主。曾提出十九條政治綱要,依靠臼杵城的良港地位,與葡萄牙、中國的商船來往,曾一度支配九州六國。天正六年(1578年)與島津義久戰于日向耳川,大敗,日趨衰落。次年讓位給大友義統。天正十年(1582年)與大村、有馬氏同為遣歐使節,被派往羅馬。天正十四年(1586年)島津義久大舉入侵豐后國,翌年大友宗麟病死。
大友義鎮是什么意思(日文簡介)
?大友宗麟(おおとも-そうりん)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容來源于網絡搜集,由詞典網小編整理,僅供個人備考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